2007年2月7日 星期三

高血脂威脅中老年人生命

調查顯示,高血脂已成為中老年人的常見病,而由此引發的各種心腦血管病已成為威脅中老年人生命的主要的禍首。遍佈人體全身的血管包括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是人體輸送營養物質的重要通道。當人體攝入過多脂肪、糖類、高蛋白等營養物質,加上隨著年齡的增長,過剩自由基(體內致病垃圾)的堆積會使體內脂肪代謝功能發生紊亂,造成脂肪在心腦血管內沉積,引發動脈血管狹窄和硬化(好比河床束窄、河道不暢),從而引起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以及腦血栓、腦中風等疾病,同時由於血液中脂肪酸過多,往往還會引發心律失常。
  
不過,患上血脂高也不必緊張,可綜合治理它。如注意飲食清淡,保持心理平衡,樹立樂觀情緒,注意勞逸結合等,藥物保健方面,應遵醫囑,對一些影響肝腎功能的藥物要謹慎。在選擇一些保健品時,也要注意它是否有益,是否真的能降低總膽固醇。

發病原因是什麼?
醫學上說的血脂是指血漿或血清中的膽固醇(cholesterol)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而高脂血症有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高脂血症,有遺傳因素的稱為遺傳性或家庭性高脂血症。環境因素主要包括飲食習慣、營養因素、生活習慣和很多其他尚不清楚的因素。

繼發性高脂血症主要繼發於某種疾病,最常見的是糖尿病、腎病綜合症、慢性肝病、甲狀腺功能過低、肥胖症、某些藥物的影響和免疫性疾病等。科學家認為高脂血症是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coronary arteries disease)的病因。因為膽固醇沉積在動脈壁上,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atheroma),血管壁增厚,血管內膜變得粗糙,管腔狹窄,令血管腔內容易產生血栓,甚至堵塞管腔。若發生於冠狀動脈內,可致心肌供血不足,發生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近年來,科學研究發現控制飲食,改變不良生活習慣,肥胖者進行減肥,清除危險因素(包括控制高血壓、戒煙、治療糖尿病等)可以使血脂水準正常化,血脂持續增高者可進行降血脂藥物治療。
  
在降血脂治療一個月之後,可觀察到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穩定、消退、狹窄的血管管腔擴大,血管壁功能得到改善,血流量增加,結果能使冠心病症狀(心絞痛、心肌梗死、猝死)明顯減少。

高脂血症患者控制飲食少吃甜食。   
嚴重高甘油三脂血症患者,有發生急性胰腺炎的危險,必須提高警惕,平時要注意飲食控制和進行藥物治療。
  
飲食原則
1、膽固醇偏高的高脂血症患者,應限制膽固醇、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食物膽固醇主要來源於肉類,動物內臟、腦、脊椎、蛋黃、魚子、貝類和某些軟體動物。
飽和脂肪酸因能促進食物膽固醇的吸收,所以也應控制;食物飽和脂肪酸和要來全脂奶及奶油製品,動物脂肪,棕櫚油等。 
同時,患者應增加不飽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攝入。不飽和脂肪酸主要來源於多種植物油和魚油中。
  
2、對以甘油三增高為主的高脂血症患者,應限制總熱量的攝入。熱量過高容易轉變為體脂,可造成肥胖及併發脂質代謝失常而繼發高脂血症。   
故這種類型的病人必須控制進食量,保持體重在標準範圍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對碳水化合物,特別是對單糖如葡萄糖、果糖和雙糖如蔗糖敏感,很容易吸引到肝臟中轉變成脂肪,所以患者應少吃糖類和甜食,特別是精製點心等。   

此外,還要限制奶油製品、肥肉和酒精的攝入,增加碳水物如穀物、雜糧、根莖類蔬菜,豆類及其製品和一些堅果、瓜果類食物以及蛋白質等以補充熱量。
  
高脂血症患者宜以柴油食為主,多吃有降血脂、搞動脈粥樣硬化的食物如蒜、蔥、菌茹類、海帶、紫菜、豆類和各種新鮮蔬菜、水果等。烹調用油應以植物油為主,主食以穀物和雜糧為主,葷菜以魚類和瘦肉為主,蛋類不要用油煎炒,伴有高膽固醇血症的患者要養活蛋黃的攝入量,每日不超過一個或少於一個蛋黃。少吃或不吃奶油和巧克力。飲料以茶為主,少吃或不喝加糖的飲料。

沒有留言: